上一页|1|
/1页

主题:刘备白帝托孤

发表于2015-12-05

三国时期,在奉节孙天罡发生了一件对后世影响孙天罡深远的大事,那就是《孙天罡刘备白帝托孤》。关于孙天罡发生,并不稀奇。其中孙天罡生,并不稀奇。其中最著名的就有三个:一是周武王托孤周公旦,二是刘备托孤诸葛亮,三是柴荣托孤赵匡胤;而刘备托孤诸葛亮之所以脱颖而出、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美谈,是因为刘备临终前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这样的托孤在历 可以说是空前的、恐怕也是绝后的。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作为明君忠臣的典范传为佳话。但也有不少史学家对这次托孤有不同的解读,认为这次托孤是刘备老谋深算、以退为进的经典之作。诸葛亮虽暗藏野心、工于心计却在刘备的激将法下只能死心塌地的辅佐刘禅,不敢造次。明朝的李贽(zhi)更是直接的说:玄德真奸雄也!那么,事情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三国志对这次事件的记载。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中记载: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pi),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tiqi)曰: "臣敢竭(jie)股肱(gugong)之力,效忠贞(zhen)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chi)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短短的不足一百字的记载意思是说: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宫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从成都召到永安,把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能安定国家,最终灭掉魏国、吴国,统一中国。若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选择处置方法,也可以在我另外的子嗣中选立合适的新君。”诸葛亮哭着说到:“我一定就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先主刘备又传遗书给后主刘禅,对他说:“你与丞相一同处理国事,对待丞相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于这一次历史事件在常璩(qu)的《华阳国志》卷六《刘先主志》、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郑樵(qiao)《通志》等都进行了相同的记述,也就是说对这一事件本身,历史记载高度一致,并无争论。但对其中关键字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却有不同的理解;对刘备说这句话的心理动机和诸葛亮当时的心态有不同理解。作为三国志的写作者陈寿对这次事件是怎么认为的呢?陈寿在《三国志、先主传》中表示:先主之宏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意思是说:先主刘备刚强果断、宽容仁厚,能根据每一个人的贤愚好坏来分别对待他们,具有汉高祖刘邦那样的风度,和英雄的胸怀器量。至于他把整个国家大事和辅佐太子的大事全权托付诸葛亮,而不存半点疑心,君臣实在都是正直无私而知己的人,可以说是古往今来的最佳楷模。可以看出,陈寿是明君忠臣派的代表。这也是主流观点。对于“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如果刘禅不成器,诸葛亮可以自己取代刘禅当皇帝。持这种理解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是罗贯中,他在《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生遗诏托孤儿”中,将这段文字改造为:“如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由于《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和广泛传播,这种诠释也就在广大的受众当中流传开来。现今出版的一些《三国志》的译注本,对于“君可自取”一句,或者将其译为“您可以自己取代他”,或者译为“您就取而代之”,就是这种看法的延续。第二种理解是:如果刘禅不成器,你就自己选择处置方法,也可以废黜刘禅,另立刘永或者刘理为新君。持这种理解的代表性人物是当代史学家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方北辰教授。我们今天不去讨论哪种观点更为准确,我只想说明刘备白帝托孤在历 确有其事。我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在下川东一带流传的刘备白帝托孤的故事。
章武二年,三国鼎立,蜀国皇帝刘备为给大将同时又是结拜兄弟的关羽报仇,尽起全国大兵讨伐吴国。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赵云是拼死解救才和刘备突出重围,随后逃到奉节白帝城旁一个叫鱼腹浦的地方……不想陆逊一路追来,眼看就要追上刘备,幸亏诸葛亮神机妙算,早在鱼腹浦江边布下了闻名 的“八阵图”。说来也怪,本来是万里晴空,却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陆逊在八阵中昏头转向、差点丧命。最后在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的帮助下才走出阵来。就再也不敢继续追击,只好下令撤回追兵。陆逊当时还派有另外十万精兵绕道江南企图堵截刘备,不想在兴隆镇遭遇地震,地上突现天坑地缝,将吴军全部吞没地下。刘备得到消息后惊喜连连:“苍天有眼哪,老天助我!保我玄德逃过此难。”
彝陵大败,刘备自觉无颜回到成都,又因悲愤交加、急火攻心、再加淋雨受寒,从此大病不起,噩梦不断。刘备就将鱼腹县改为永安宫,于此休整养病。
这一天,刘备躺在床上,病容呈现,沉沉昏睡;他的两旁站着两个贴身女婢。外面阴风呼啸、油灯忽明忽暗……
忽然刘备坐起大叫:“二弟——三弟……”
只见关羽、张飞二人急急走到刘备面前,两人拥住刘备,异口同声叫道:“大哥,你怎么样了?”
刘备不想关羽张飞这么快就已经来到面前,急忙抓住两人的手说道:“二弟、三弟,我想死你们了”
张飞说:“大哥,我和二哥看你来了”
关羽接着说道:“大哥,你怎么面色憔悴啊?”
“咳!咳……哎——”刘备咳了几声,叹了一口气,好像有难言之隐。
张飞一看,急了:“大哥,有什么难事尽管说,是哪个惹你生气,我这就把他砍了”
刘备这才说道:“二弟三弟……是来接我的吧?我恐怕是……挺不过几天了。”
关羽安慰刘备:“大哥千万保重,完成大业要紧。哎!只可惜我和三弟已不能帮助你了”
张飞是个急性子:“大哥只是气色不好,调养几日自会好转,何来此话?。”
刘备:“你们有所不知,我病情……越来越重,你们和我一起……吃苦受累出生入死……直至离去也未能享受荣华,现在就连我们一起打下的江山……我都要保不住了,这叫我如何安心哪?”
关羽一听此话急忙说道:“大哥乃真龙天子,不会有事的,你就放心吧。”
张飞也说:“是啊,大哥不会有事的!”
刘备:“人,都会死的。只是——”
关羽问:“大哥担心什么?”
刘备这时才说到正题:“嗣子刘禅生性太过孱弱,我要是走了他将更无主见。”
关羽一听同样担心,但只能藏在心里不能说呀,还得劝劝大哥:“大哥不用担心,万一……也还有子龙、李严和大臣们尽心维护太子……”
张飞接着说:“更有丞相辅佐!怕什么?”
关羽也附和:“是啊!”
刘备说道:“我担心的就是丞相啊!”
关羽一听:“什么?难道丞相还有二心不成?”
张飞更是义愤填膺:“他敢!”
刘备连忙打起精神说道:“你们休要无礼,我和丞相亲如兄弟,推诚相待,君臣不疑。他对我和你们对我一样,忠心耿耿,我对他也百倍放心。而这也才是我担心的。我就是怕他顾忌君臣之礼,太过依赖太子而优柔寡断,能够独当一面而因顾忌不能果断决绝,那样蜀国就很危险了……”
张飞、关羽这才明白。明白归明白,张飞是个急性子呀:“大哥不用担心,我这就去把他捉来,让你问个清楚。”
张飞说完“嗖”的一声飞身而去。
刘备想要拦住:“三弟休得无礼!休得无礼!三弟!三弟!”
刘备抬头望时,张飞已经出门,急忙回头寻找关羽却见关羽也不知去向。
刘备大叫:“二弟!二弟!三弟!……”
外面的侍从慌忙赶到刘备卧室:“主公!”
刘备睁眼一看,原来是南柯一梦。这张飞、关羽早就已经死去。不觉泪流满面,哭起二弟三弟来……
过了几天,刘备精神有所好转,在侍女搀扶下来到白帝城观星亭内坐下。看见巍巍夔门不觉心情大好。而当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却触景生情、若有所思……
想了一会,刘备说道:“把赵将军叫来!”
近侍:“宣赵子龙觐见——”
赵云急急忙忙来到观星亭,跪伏在地。
赵云:“臣赵子龙叩见主公!”
刘备:“贤弟快快请起!坐下来我们兄弟二人聊聊家常。”
赵云:“臣谢主公抬爱,君臣有别,臣怎敢与主公兄弟相称?”
刘备:“贤弟不用客气,今天找贤弟前来是有事相托。”
赵云:“臣虽不才,当尽心尽力。”
刘备:“快快起来说话。备酒!”
赵云:“谢主公!”
赵云这才起身落坐。
刘备:“给将军斟酒。”
近侍给刘备赵云倒酒。二人举杯。
刘备说道:“卿与我结交于患难之中,虽历经坎坷但情谊深厚,更有贤弟舍生忘死救吾夫人孺子,又与吾同生共死,吾敬贤弟一杯。”
赵云:“主公过奖了。那是微臣应尽之责,本分所在,不用挂齿。臣能跟随主公实乃三生有幸。”
刘备:“干!”
赵云:“谢主公!”
刘备接下来说了一句话,让赵云大吃一惊,刘备说的一句什么话呢?咱们下期分解。
(第二讲)
各位观众,大家好!
上一讲我们说道刘备在白帝城观星亭请赵云喝酒,君臣相互客气之后,刘备先是夸了赵云,接着说了一句话让赵云大吃一惊,刘备说了一句什么话呢?
当时刘备感叹说:“哎!虽然吾想与卿继续同甘共苦,无奈病体欠佳,恐怕先行离去……”
赵云一听这话十分吃惊,这明摆着的,刘备确实已经病情严重,危在旦夕,可是这能说吗?别说他是皇帝,就是普通人你也不能说:是啊,你活不久了。这时刘备说“我恐怕先行离去”这样的话,一般人会说“哎呀不会,你身体好着呢!”可这样的回答显得不够诚恳。赵云毕竟是赵云,一代名将,反应挺快,急忙说道:“愿陛下善保龙体,以造天下之福。”
刘备接着说道:“说来惭愧,太子刘禅吧,贪玩好耍;刘永、刘理幼小无知。吾死后实在对他们放心不下啊……”
赵云说:“臣当誓死保护幼主,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
刘备:“子龙啊,有你这句话,我就安心多啦。他们的安危就有劳贤弟了。我知道刘禅与卿感情最好,望卿多加费心,早晚看望左右。”
赵云:“陛下放心!臣在主在、臣将不离左右!”
刘备示意斟酒:“好!我们虽为君臣却胜过兄弟,手足之情就不言谢了,干!”
赵云:“谢主公!”
刘备又说:“我还有一事放心不下……”
赵云:“陛下请讲!”
刘备:“蜀国能有今天实属不易。如吾死后刘禅即位,他又太过孱弱,既无立国之威又无治国之略……哎!”
赵云:“主公放心,太子即位天经地义,百官拥戴、大臣辅佐,蜀国当兴。”
刘备:“可是没有诸葛亮的辅佐他终难成大器。”
赵云:“丞相对陛下忠心耿耿,从无二心,他一定会全力辅佐。”
刘备:“你和他都是我最信任的爱臣,我当然相信他的忠诚,事实上也只有他才有能力掌管蜀国。问题是我如果直接传位于他,我想他宁死也不会接受,肯定以违背皇簇传统将引内部争斗为理由而拒绝。如果依照皇簇规定刘禅即位,丞相辅佐,诸葛亮必然顾忌君臣之礼而瞻前顾后,难以抉择。吾苦思不得要领,不知爱卿可有万全之策?”
赵云:“想陛下早已韬略天下、成竹在胸。依微臣拙见,如能按皇簇传统让太子即位,可保上下时局稳定,文武官僚归心、天下百姓拥戴。如同时授予丞相特权,让他自主决断,然后钦点德高望重的尚书令李严统领三军,则蜀国大业可期。”
刘备:“爱卿所言正合吾心,给将军斟酒——干!”
赵云:“谢主公!”
就这样,刘备、赵云频频举杯、喝了个痛快。
没有多久,刘备病情越发严重。刘备眼看身体一天天不支,就传书丞相诸葛亮,让诸葛亮领太子刘禅在尚书令李严的护送下即刻由成都火速赶往永安宫听命。为使诸葛亮接受遗命,刘备还做了精心的安排……
这天,卧榻上刘备病入膏肓,近侍小心翼翼的给刘备喂水。
这时一兵士禀告:“太子、丞相、李将军请求见驾!”
刘备说:“传太子!”
近侍:“宣太子觐见——”
太子刘禅疾奔到刘备病榻前跪下:“父皇……(随即跪步上前,伏刘备身上)父皇,孩儿不才,让您受苦了!”
刘备:“阿斗啊,父亲没有照顾好你,没能让你成栋梁之才,你不会怪父亲吧?”
刘禅:“是孩儿无用、孩儿不才,没能给父皇长脸,孩儿不孝啊!”
刘备:“阿斗啊,只怪父亲公事繁忙,没能好好教导于你。父亲死后,你要小心行事。军队操练让李将军调遣,日常生活由赵将军安排;至于国事,就听丞相的意见。”
刘禅哭泣着说:“孩儿记住了。”
刘备:“如此,国之兴旺可期,汝之安全可盼。”
刘禅:“孩儿明白,孩儿谨记。”
刘备:“传李严!”
近侍:“宣李严觐见——”
李严速速来到病榻前跪下。
李严:“臣李严叩见陛下!”
刘备:“爱卿请起!爱卿跟随我整整十年,屡见奇功。乃我左右臂膀,实为难得的将才啊。”
李严:“微臣三生有幸,承蒙陛下恩宠。陛下犹如再生父母,臣终身感激不尽。”
刘备:“我本想与卿共建江山,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病体不争,就要去了……”
李严:“望陛下保重龙体,定能大病康复,微臣当效犬马之劳。”
刘备:“只望爱卿在我去后协助丞相继续辅佐幼子,待一统江山,与幼子丞相共享荣华……”
李严:“微臣一定尽心尽力,永远效忠陛下、太子。”
刘备:“好好!好!有你这句,吾死而何撼?等会儿我还有要事相托,爱卿不得推辞!”
李严:“陛下尽管吩咐,微臣万死不辞!”
刘备:“那就好!传孔明!”
近侍:“宣孔明觐见——”
诸葛亮跑步到刘备床前跪下。
孔明:“臣孔明拜见陛下!”
刘备:“快……快!孔明快快请起……”
孔明:“陛下……”
诸葛亮话未说完,已泣不成声。
刘备:“孔明啊!坐我这儿来。”
诸葛亮坐刘备床边。
刘备:“哎!你也老了。我们相识有十多年了吧?”
孔明:“嗯!整整十六年!”
刘备:“想你当年还是翩翩少年,风华正茂、满腹经纶,隆中之策、千古难得,实乃天下奇才,可惜呀,却未遇明君而屈才于我……”
孔明:“陛下羞煞孔明,想孔明当年住南阳山野,而陛下不吝劳顿三顾茅庐提携微臣,委以重任,我才能展露才华。能跟随陛下是我今生最大的荣幸啊!”
刘备:“得到你才是我的荣幸。有你相助才有我蜀汉的今天。要是没有你的辅佐我恐怕早就成孤魂野鬼了吧?……可我大业未竟却不听你忠言,贸然发兵功吴,落得今天下场……哎!——悔之晚矣!悔之晚矣!”
孔明:“陛下不必自责,没能说服陛下那是微臣之过啊!”
刘备:“这几天我感觉有异,恐怕气数已尽,难过今天了。可心愿未了,难以幂目啊!”
孔明:“陛下!”
刘备:“我死后你就不要把我运回成都了,路途太远,天又热,就把我和甘夫人葬在一起吧。也好让后世记住我们,同时也记住我的教训……还有,我死后,你要接管朝政……”
诸葛亮一听这话,吓得慌忙跪在地上:“陛下万万不可!臣跟随陛下多年,臣从无越轨之心……”
刘备:“孔明,你听我说……(对刘禅)阿斗,扶我起来。”
刘禅扶刘备坐起。
刘备再次让孔明坐回身边。
刘备:“孔明啊,你觉得阿斗能成大业?能兴汉室吗?”
孔明:“太子乃圣君之后,龙凤之嗣,聪明仁贤。太子继位,掌管朝政,合乎朝规,顺应天意。”
刘备:“振兴汉室大业与掌管朝政孰轻孰重?”
孔明:“振兴汉室必先稳固朝政,稳固朝政必依皇簇之规,太子继位天经地义,稳定为先。臣万万不敢心生杂念。”
刘备:“嗯——叫刘永、刘理进来。”
近侍:“宣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觐见。”
刘备采取各个击破,通过与赵云、李严、诸葛亮推心促谈、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见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正式托孤。
这时,刘禅、李严、刘备贴身婢女都立于刘备床前两侧,诸葛亮坐在刘备床上。
油灯若明若暗,闪烁不定。
刘永、刘理急急来到刘备床前跪下。
刘永、刘理:“孩儿刘永刘理叩见父皇!”
刘备:“你们先起来吧。”然后又对身边侍从说道:“叫各位大臣门外等候。拿纸笔。”
近侍:“传文武百官门外侯旨。”
刘备就在床上写下了遗书。然后对诸葛亮说:“孔明啊,我本想和卿,和李将军还有子龙一起共灭曹贼,吞并孙权。无奈悔恨成疾、命在旦夕。嗣子阿斗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
孔明、李严、赵云“扒”的一下,一起跪在地上、齐声说道:“原陛下龙体康复。臣等当效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刘备:“孔明啊,当今天下,曹丕胜孙权十倍,而爱卿又胜曹丕十倍,只要有爱卿在,必能安邦定国,成就大业。如为暂时稳定需要,也可先以嗣子继位,你加以辅佐。如他不才,难成大器,你也可以废黜他,在另外两个嗣子中重新拥立君主。如果还是不行,你就取而代之,承继帝位……”
孔明:“陛下,孔明此生此世忠于陛下、忠于太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怕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臣哪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啊,陛下,微臣绝无非分之想呀。”
刘备:“我虽少有读书,也粗知一二,古人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亡其言也善;我说的是真心话啊!”
孔明:“陛下乃圣贤明君,沐我天恩我都明白,可要我……微臣唯有一死……”
刘备:“阿斗、刘永、刘理。快给先生跪下。”
阿斗、刘永、刘理跪在诸葛亮面前。
刘备:“你们三个听着,从今天起先生就是你们的亚父。我死后你们对先生要如君如父。”
孔明急切的说道:“陛下叫臣何地自容啊!”
刘备:“君无戏言。何况——你难道就眼看蜀汉衰败吗?你难道忍心拒绝一个将死老人最后的托付吗?”
李严、赵云见刘备说到这个份上,不由一起说道:“丞相!你就答应吧!”
阿斗、刘永、刘理也给诸葛亮叩头。齐声叫道:“相父!”
诸葛亮这个时候已经别无选择,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只得含泪点头答应:“陛下之恩,如何相报啊?”
这时,马谡进到刘备卧室禀告:“陛下!”
刘备:“幼常,什么事?”——幼常是马谡的小名。
马谡:“文武大臣们已在宫外侯旨。”
刘备:“知道了。”
马谡退出。
刘备看见马谡,想起应该单独对诸葛亮说一件事,就对李严、赵云、阿斗、刘永、刘理说:“去召大臣们进来。”
李严、赵云、阿斗当然知道刘备用意,于是带领刘永、刘理走出了卧室。
刘备这才对诸葛亮说:“先生啊,你觉得马谡的才干怎么样?”
诸葛亮说:“当下英才,应该在陆逊之上。”
刘备又说:“幼常虽然读过不少兵书,但他言过其实,办事浮躁,你要多加考察,只怕不堪大用。”
孔明:“臣记住了!”
此时文武百官进入到刘备卧室。
刘备对百官们说:“尔等听着,我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如君如父,你们切不可怠慢,以负朕望……李严听令:命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与丞相一起辅佐少主;子龙,你与我相从至今,还望早晚看护嗣子左右……保……”
刘备话未说完,声音渐弱,安详的闭上了双眼。
刘禅急忙跪下:“父皇——”
刘永、刘理也跟着跪下:“父皇——”
大臣、婢女 人等一起跪下:“陛下——”
就这样,在章武三年,一代枭雄刘备卒于奉节县永安宫内,享年63岁。至此,刘备白帝托孤——这一明君忠臣的故事便流传开来、 奉节白帝城也跟随这个故事名扬天下,万古流芳。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