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年轻人依靠父母买房是件可耻的事情吗?

发表于2017-01-08

今天偶然看到了一则消息,心里很不是滋味:


老人冒寒风挖蛤蜊,只为给孩子买婚房




讲的是一位住在海边农村的68岁老人,为了给打算在城市安家 的儿子攒钱买婚房。每天大海退潮以后,老人就会冒着寒冬里凛冽的海风,来到海边挖蛤蜊。


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年轻时当过水手,在一次出海时受了严重的伤之后再也不能出海了,家庭条件不好,到老了也是希望孩子能在城市里安家,不必像他一样受贫穷的苦。


海边挖蛤蜊有多么困难?那里到处是潮水填满的沙坑,行走艰难。




冬季的海水十分冰冷,年轻人的赶海人都会得风湿病,老人则更加痛苦。


而老人一天只能挖十几斤,一斤能卖十元,还是在旺季的情况下。以这种收入,要想买动辄上万一平米的房子,这位老人要挖到什么年纪呢?


可能挖到一百岁都不够。


看到这里,六娃多少有点不忿,为什么年近70的老人依旧要为自己的孩子住房而奔波劳累?为什么我们年轻人不能脱离父母的帮助,靠自己买房子呢?这难道不是“啃老”么,不可耻么?


但是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现在年轻人想要买房,又有哪一个能够脱离家庭和父母的帮助呢?


现在,国内房价上涨速度远高于我们工资增长的速度,尽管增速在国家的调控下会变慢,但是依旧看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边努力着,争取让自己的收入跑赢房价,想要靠自身的储蓄独立买房。如果你有如此想法,足以让人敬佩,但是依旧要认清现实,而现实就是:


一线城市97%年轻人买房不得不靠父母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 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的年轻人进行的调查显示:


77.7%的受访者发现身边年轻人多靠父母帮衬生活。

70.9%的受访者希望年轻人在可行范围内尽量独立自主。

56.1%的受访者建议完善配套政策为年轻人提供方便


97.0%的受访一线城市年轻人表示身边人买房要靠父母。


我想大多数年轻人的想法都是很孝顺的,希望自己能够尽早到达经济独立的阶段,不希望父母因为自己而压力太大,过度操劳。


但是实际上,从这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平均在一线城市中上班的100个人中,只有3人能实现自己的想法。


剩下的97人,他们是不够孝顺么?是不够懂事么?是不够努力么?我想都不是。他们是“不得不”!



首先,高房价让我们“不得不”依靠父母。


10月份,北京的住房均价为52549元/平方米;深圳的住房均价为46664元/平方米;上海的住房均价为46119元平方米;广州的住房均价为22186元/平方米。


除了广州均价尚且能接受以外,北上广的均价对现在年轻人来说,无疑是高不可攀的。


现在,如果在上海要购买一套90平米的住宅,要400万,首付35%,就是140万。那么如果依靠我们自己,多久时间能攒够这些首付呢?


上海2016年平均月工资是6378元。每月生活费节约点算1500,租房支出2000(很破的那种),其他杂费500,那么每月只能剩:


6378-(1500+2000+500)=2378元(懂的人都知道这只是理想状态,六娃我如此高薪都已经当了好几年月光族了!!


那么在绝对理想状况下,140万你需要攒:


1400000/(2378*12)=49年


恭喜你,从20岁开始工作的话,你70岁大寿之前就能攒够上海的首付了呢。也就是说,以现在年轻人的平均工资水平,想要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独立,甚至靠自己拿出房子的首付,基本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所以面对高昂的房价,现在几乎 年轻人不得不选择的买房模式就是:


一方面父母出首付,另一方面我们努力提升自己,争取让自己的平均月薪达到一个可以无忧供养家庭和房贷的水平(大概就是与当地房产均价持平的一个数字,自己对号入座吧~)



其次,独立自主离我们越来越远。


比经济独立自主更重要的,其实就是思想的独立自主。但是看看这个社会,最迫不及待地抹杀的就是年轻人的自由意志。


80后、90后自一出生就被贴上“自由”“独立”的“出厂标签”,但奇怪的是,这种“独立”居然不是自己说的算,社会说我们独立,家长说我们独立,我们才会也觉得自己很独立。


于是,我们读书时被分数支配,选专业时被家长支配,求职时被一纸简历支配,到了谈婚论嫁时,还会被经济能力支配。


所以,我们成长的每一个节点,做的任何选择,好像很难看到自身自由意志的影子。这种时候,不仅要全家上阵,甚至还要受社会上各种因素的掣肘。面对这种情况,有人依赖,有人苦恼,有人习以为常,有人一肚子委屈。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


某机构曾做过一个调查,在高考前,超过八成的高三家长觉得压力大,而感受到压力的考生只有六成。高考,不是一个学生的事情,而是一整个家庭的事。


现在的孩子还没参加高考呢,父母就忙着研究各类院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招生简章成了每个家长的睡前读物。忙着计算重点关注的几所院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平均值,作为参考。还想方设法去研究哪个专业更好更有前景,而不是考虑孩子可能喜欢的专业是哪个。


相比于高考,“ ”更是考家长胜过考学生。曾有媒体报道,长沙有位父亲为了让女儿升入“名校”,召集了家族里学历最高的姑姑做外援,并召开家庭会议,花了整整一个国庆假期,为女儿做了一份简历。


简历中,从女儿的照片、奖状、证书,到学习成绩、特长、才艺,都经过数轮筛选。听说现在 还 看重家长的素质,这位父亲还特地在简历中附上了自己的照片和获奖证书,还加上一句爸爸宣言:“这辈子最大的理想是做个永远的优秀家长。”


这种对孩子的宠爱,恨不得帮助他们做 人生大事的抉择,的确是父母一种爱的体现,但是也会会抹杀孩子的独立性,很多父母也表示很无奈:


“我也知道这样做孩子很难独立,但是没办法,我就只有这一个孩子啊!”


相似的故事也发生在日本。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在东京 的吉泽良太,父亲要求他一定去当公务员或是投身金融业。老妈得知发展好又稳定的企业有招聘,就再三提醒他去报名。


两位老人甚至掌握了儿子的就业个人页面账号密码,经常趁吉泽不在家的时候,打开电脑查看他的求职意向。吉泽为此很是苦恼。”


报道中评论:“在日本,由于近年来少子化趋势愈发严重,‘如何培养和造就下一代’成为全社会都极为重视的问题。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坚持将‘最好的’东西提供给孩子。受此惯性影响,不少家长坚持认为,当孩子即将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时,自然要给他们最周全的建议。”


这样的心态和中国的父母不谋而合。


而且到了社会上,你会发现,我们真得离独立自主越来越远。


工作方面,不少人没办法将之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结合。首先这也是自身选择专业时候太依赖家长所导致的,每个人真的了解或者喜欢自己的专业么?恐怕并不是的。


毕业之后,首先考虑的就是专业 的工作,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一个 无解的死循环:


你感兴趣的工作往往收入不高,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便不得不去做收入高但是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然而往往这种工作要么风险大,要么加班 多,你就没有自己的时间,这时候,自由和一份感兴趣的工作又会变成你最大的欲望。


当然,不少人还是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且已经收获不小的成就,但是当事业稳定之后,成家又成了一个大难题。


还有一个月就过年了,相信今年春节,长辈与我们聊天的三大主题依旧和往年一样:“啥时候找对象啊?啥时候结婚啊?啥时候生孩子啊?”。着急的家长,恨不得把年夜饭都变成相亲会。


在北京的中山公园、龙潭湖公园,上海的人民公园等场所,时常有不少中老年人聚会,曾被外媒摄影师误认为是一个人口市场。



几乎每一条相亲广告,都会把自己的学历、收入、房产车子详细列出来,附带上对另一方的各种要求。但因为是相亲,这种做法好像也是正常的,但是实际上,这种做法远远已经不止出现在相亲中,正常的交往中,男女都会把这些问题考虑进去。


于是, 人都成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马文才, 人都成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凯普莱特。


我们一方面要面对自己父母的“逼婚”,还要面对对方父母的“审查”,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对婚姻越来越恐惧,曾经美好的婚姻不只是爱情的坟墓,好像还是人生的坟墓。


恐婚者或不婚者大多是崇尚自由意志的,他们并不是真的不相信婚姻,他们内心都希望有一段美好的姻缘,但是结婚必须买房的现实压力,使他们出现了逆反心理,迫使这些力求独立的人,不得不去接受父母的资助。


如果,连最崇尚自由的这一批人,都无法逃脱现实做出自由的选择,这才是一个社会最大的悲哀吧。


所以,无论是学习、工作、婚姻还是家庭,我们能做的选择都很少,那么我们必须接受的一点就是:


也许我们刚出生时一张白纸,是一团可以变换成任意形状的金属,但是这个社会越来越稳固,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它需要更多的是螺丝钉,而螺丝钉是不被允许有自由意志的。


这也就意味着,现在和以后的年轻人,短时间内,甚至一辈子都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


这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无奈。


发表于2017-01-08

既然我们总是“不得不”,那么在买房的问题上依靠父母,还是不是“啃老”,还是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呢?


我想非但不可耻,且这正是我们应该用心思考的。





我们要搞清楚的是:


靠父母买房并不等于“啃老”,只要我们处理好风险问题,只要我们的 是有价值的,而不是挥霍性的消费。只有那种游手好闲、拿着父母的钱乱花的人,才应该感到耻辱。


钱不过是财富的中介, 也好,房子也好,我们的财富需要转化为能够保值 的形式。但是,我们看看父母的“养老钱”一般都会流向去哪,它能真正保值么?


养老保险、国债、银行、互联网理财、养老住宅。


搞笑的是,前三者不仅利率低,跑不赢通货膨胀,父母的钱还被银行拿去借给别人买房子,自己却买不起房子。后两者则更不靠谱,诈骗陷阱很多,老人很容易上当。再看看现在普遍落后的养老基础建设,父母的“养老钱”真能让他们放心地安享晚年么?


所以,当我们考虑这些问题时,不应该过度放大自己“独立自主”的意识,不妨站在整个家庭的角度上来看,思考如何让整体的家庭财富保值 ,如何收益最大或者损失最小,将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


我们不应该被年轻的热血误导自己的理想判断,应该试着去接受父母的“ ”。没错,我认为父母将钱给自己的孩子作为一种“ ”,远比那些理财产品要靠谱的多。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利用这笔 ,确保父母在老去之后,我们真的有能力让他们安享晚年,而不是在简陋的养老院靠救济度日。


当然,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同,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对待。如果家庭有一些经济基础,而你又身为迷茫的理想主义者,应该如此思考开拓一下思路。


而如果像文章开头那位老人一样,要靠冒着海风挖蛤蜊才能攒上买房子的钱,这笔钱将比前者更加沉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依然没有自己奋斗的决心,只想着从家里捞点钱,而不是去改善家庭的整体状况、回报父母,那才是可耻的。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无论父母是否有能力资助我们买房,我们本就应永远对父母感恩。


而如果父母愿意出资买房,那更是一种伟大的爱意,这并非什么愧疚的事,对我们来说,这是父母信任儿女的表现,他们甚至为了我们愿意再多奋斗十年二十年。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收起那幼稚的坚持,用自己的知识,眼界真正将这笔钱变得值钱,好好用自己的奋斗来回报父母。



所以买房靠父母并不可耻,


不带感恩之心才是真正的可耻。


发表于2017-01-09

还真的对啃老族要狠狠的打击

上一页|1|
/1页